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教学文档 > 教案

语文教案

时间:2025-07-19 11:01:26
【精华】语文教案5篇

【精华】语文教案5篇

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,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,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,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。教案应该怎么写呢?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案5篇,欢迎阅读与收藏。

语文教案 篇1

教学目的:

1、 培养阅读古代神话的兴趣,体会作品的思想感情。

2、 了解神话的特点,学习比较阅读的方法。

3、 掌握“走”、“堙”、“废”、“济”、“溺”等实词在文中的意思。

4、 背诵三篇神话。

  教学步骤:

第一课时

(要点:读准字音,读通文意。)

一、 导入

由“神话”导入,请大家讲讲你熟悉的神话故事。

请大家翻开课本,我们一起学习《古代神话三则》。这节课我们采用说读的形式学习。说读,就是读读说说,说说读读。

二、初读课文,读准字音

1、首先,请大家自由、大声地朗读三则故事,力争做到读得准确、读得流利。

  读得流利的标准是:不添字,不漏字,不改字,不读破。

学生大声地自由朗读。

2、指名朗读三则故事。

3、全班齐读。

三、再读课文,疏通文意

1、再自由、大声地朗读课文,力争做到读懂词义,读懂文意。

2、将全班分成两队组织竞赛。

①就文章字词方面的问题考考对方,比一比,看哪一队能考住对方,而不被对方考倒。

②两队先分四人小组轮流讲述三则故事,再各推荐代表在全班交流,评选故事大王。要求:可以适当想象,尽量忠实原文。

 四、作业

1、熟读三则故事。

2、积累文言词语,翻译全文。

第二课时

(要点:1.体会人物形象。 2.比较阅读。)

一、检查旧知

1、齐读课文。

2、检查个别实词和句子的翻译。

二、比较阅读

1、小组合作,有感情地朗读这三则故事。体会三则故事不同的情感色彩。

2、三则故事塑造了三个传诵千年的动人形象。他们身上有哪些共同点,又有哪些不同点?

3、夸父、精卫、女娲三个人物中,令你最感动的人物是谁?说说他(她)令你感动的原因。

三、拓展学习

1、夸父追日、精卫填海、女娲补天的故事是大家非常熟悉的神话故事,除了这三则以外,你还知道哪些神话故事?

学生自由发言:后羿射日、嫦娥奔月、牛郎织女、七仙女下凡……

2、你知道劳动人民为什么创造神话故事吗?

提示:神话是人类童年时代的产物。古人不能解释并掌握自然规律,在自然现象面前,感到恐惧和无力,于是他们通过幻想,把自然力形象化、人格化;随后又在生产劳动中塑造出英雄人物和神的故事。

3、请大家归纳,这些故事都反映了什么样的主题?

提示:①歌颂劳动创造;②赞美坚忍不拔、自我牺牲的英雄睛神;③讴歌反抗压迫的精神;④对追求真挚纯洁爱情的赞美。

总之,中国神话富有浓郁的人情味,表达了人民群众的理想和愿望,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瑰宝。

 四、巩固学习

1、在三则故事中选择一则写一篇400—500字的读后感。

2、背诵三则神话。

语文教案 篇2

一、活动导引

课前预习。要求如下:

①读准音,查词典,为本文应积累的词语正音、释义。

②读顺文,并圈出最感兴趣的内容。

③读懂意,指文章大意,并有感情的朗读对骆驼描写的部分。

二、正音听读

1.携()手嫉()妒对峙()

踽踽()独行温馨()淙淙()

潺潺()花团锦簇()

2.老师范读1-3段,要求同学听难读音,体会感情(动物们急于去寻宝的迫切心情),领悟意趣(童话作品中夸张式语言的表达效果)。

〖范读旨在于音、情、意等方面对同学进行朗读指导,引导同学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,学会边诵读边感受品味的欣赏方法。

三、朗读设疑

1.请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,要求吐字清晰准确、朗读声情并茂。

2.设疑激趣:课文题目是《骆驼寻宝记》,但文章除了写“骆驼”还写了其他许多动物,清边读课文,边将这些动物圈点出来,并思考:为什么要写这么多的动物?这样写有什么好处?

四、讨论交流

1.除了骆驼外,还有哪些动物加入了寻宝行列?它们都寻到宝了吗?

(明确:有大象。金丝猴、乌鸦、老公鸡和老母鸡、牛、马。羊、大白鹅、鸭子、狮子、老虎、金钱豹、大灰狼、独角犀、河马。麻雀、斑鸠、小毛驴等30多种动物都“火烧火燎”地加入了寻宝的行列。最终众多动物又毫无例外地退出了寻宝的队伍。)

2.作者用一半的篇幅来写众多动物在寻宝途中的表现,作用是什么?

(明确:都是为下文突出刻画骆驼作铺垫,从反面衬托骆驼。)

3.构思特点

引导:在构思上,作者下了一番苦功,对前后的内容作了精心安排。全文写了30余种动物,多而不乱,杂而有序,各具特色,详略有别。先分别写30多种动物如何上路又无功而返,再集中笔墨,详写骆驼如何战胜重重困难获得成功。在写骆驼时还穿插了鹦鹉和燕子,来和骆驼作比较,以突出骆驼的形象。

基于上述构思,课文可切分成两部分:

第一部分(1——10段),写各种动物纷纷踏上寻宝的道路又全都半途而废的经过。

第二部分(11——19段),写骆驼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寻到了宝贝。

4.默读,感受第一部分“多而不乱、杂而有序”的写作特色和形象逼真、富于感染力的描写。

五、质疑活动

鼓励学生大胆质疑,组织好学生的讨论活动。

语文教案 篇3

一、教学目标

1. 词语扩展,帮助学生积累词语。

2. 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汉字的书写特点,掌握规律,并练习把字写规范。

3.正确使用“?。!,”。

4. 培养学生阅读古诗的兴趣,练习有感情地朗读。

5. 通过读故事、听故事、讲故事,继续培养学生听的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。

6.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,教给学生一定的观察方法。

7. 写话练习。

二、教学时数

3课时。

第一课时

教学过程:

(一)词语超市。

1. 出示三个字“彩景美”,让学生读一读。

2. 比比谁的词汇最丰富。(扩词练习)

老师把学生说的词语都板书在黑板上。% 读读书上的词语。

3. 说说“良辰美景”“美不胜收”“五彩缤纷”的意思。

(二)写字板。

导语:刚才同学们积累了那么多词语。选几个写一写。好吗?

1. 出示:“彩虹”“景色”“美丽”

2. 指导书写:

彩虹:左右结构。

彩:写时注意左边最后一笔是点,右边的三撇在不同位置。

虹:右边的“工”与“虫”的“口”一样高。

景:中间一横最长。

色:最后一笔长一些。

美:注意中间的一横长一些。

丽:下边一样宽。

3. 自己练习写一写。

4. 同学间比赛写一写,比一比谁写得好,展示评比。

(三)看谁组的词语多。

1. 同学们,咱们一起做个汉字找朋友的游戏。

2. 出示几个汉字,读一读。

3. 看谁找得又快又多。

4. 汇报交流,比比谁找得又快又多。

例:黄叶天气空气绿竹绿叶绿树天空阴天竹叶树叶

5. 把你的词语朋友写下来。

第二课时

教学过程:

(一)加标点。

1. 激趣导入,同学们看,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标点符号朋友。“,。?!”

2. 这些标点符号你会用吗?

3. 出示句子:给句子加上合适的标点。

a你为什么端着空花盆呢()

b不远处一只夜莺唱起了歌()

c我们的校园真美呀()

4. 指导朗读,读出不同的语气。

5. 选择一种标点符号试着写一句话。

(二)阅读欣赏。

1. 配乐朗读,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。

2. 自读,不认识的字请教老师、同学,画出不理解的词语。

3. 指导朗读,理解诗句的意思。

解释:小时候不认识圆月,把它叫做白玉盘。又猜想是仙宫里的明镜,坠入天空飞向云头上。月中的仙人垂着双脚,桂树长得多么茂盛。白兔正忙着捣仙药,请问将给谁来品尝?

4. 作者把月亮比作了什么?(白玉盘,瑶台镜)你还能把月亮比喻成什么?

5. 你喜欢这首诗吗?读一读,试着背一背。

(三)听故事讲故事。

1. 教师配乐讲故事《红狐狸教数学》。

要求:注意听,故事讲了谁的一件什么事?

2. 教师讲故事。% 学生交流。

3. 弄清故事的主要情节,理清思路。

()有哪些小动物学习数学?

()红狐狸教的是什么数学题?

4.小动物们分别是怎么回答的?他们为什么这样回答?

5.试着和同组的小伙伴共同讲一讲这个故事。 评选故事大王。

第三课时

教学过程:

(一)导入。

秋天是多彩的、美丽的季节,丰收的季节。把你的观察画下来。(可课前准备)

(二)指导写话。

1. 说一说:秋天有哪些特点?(天气树叶大雁果实丰收……)

2. 介绍“秋天的图画”。

“把你画的秋天介绍给大家。”说一说描绘出了哪些景物。它们是什么样的?

3. 教师出示几个文章的开头,让学生写一写秋天,要求把句子写通顺。

(1)秋天是多彩的季节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

(2)秋天是丰收的季节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

(3)秋天到了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 "

4. 展示交流,评比。

5. 教师总结:秋天实在太美了,让我们一起把秋天留住吧!把画和写的话贴在展板上。

语文教案 篇4

教学目标:

1、能够通过观察,发现本组“我的发现”里的字都是由两个以上相同部件组成的,并运用这个特点帮助记字

2、能通过本组“日积月累”的学习,认识9个生字,记住6个词语,背诵4条谚语,《语文园地二》教案。

3、认真听别人讲话,能听懂别人讲的内容,有表达的自信心,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,有帮助别人的爱心。

4、能通过“故事会”和“查字典擂台”给学生提供自我展示的机会。

教学时间:三课时

第一课时

一、我的发现

1、我们知道,汉字是个神奇的大家族,他们的组成可有趣了!瞧──出示汉字,你能猜猜这几个字是怎么来的吗?最后这幅图又有什么特点?小组商量一下。 山 网 秋 上 下 哭 笑

⑴ 小组交流。

⑵ 班级交流: 从形状变化而来的字──山、网。 带有指示意义的字──上、下。 可以借助图形进行辨认的字──哭、笑。 偏旁、组成有表示意义的字──秋。

2、今天,老师请来了一组新的汉字朋友,看──(出示“我的发现”)旁边的小姐姐为我们提了一个问题,大家一起读一读吧。 齐读问题。

3、自己读读,说说,告诉你的'同桌: 出示“我的发现”:

班级交流:

⑴ 相同的两个字上下排列构成──多、吕、昌、炎。

⑵ 相同的两个字左右排列构成──双、朋、羽、林。

⑶ 相同的三个字排列构成──品、晶、众、森。

4、大家还知道哪些汉字也是用这三种方法构成的? 学生各抒己见。

二、日积月累·读读认认

1、通过刚才的学习,咱们又发现了汉字一种有趣的构成方法。现在,有一群老朋友来了?大家还认得吗? 出示汉字,小老师带读,读对的齐读: 议 塘 站 慌 钩 爪 裤 符

2、老朋友大家都记得,那么他们带来的新朋友呢?你从横线两边站的字中发现了什么? 出示汉字: 议──义(字义) 塘──唐(唐诗) 站──占(占领) 慌──荒(荒地) 钩──勾(勾画) 抓──爪(爪子) 裤──库(粮库) 符──付(付钱) (都是形声字、形近字)

3、到底该怎么叫新朋友,自己认认、想想,还可以拿出字典查查,教案《《语文园地二》教案》。然后在小组里讨论一下: 小组讨论。

4、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新朋友吧: 抽出生字卡片。

5、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些新朋友的? 班级交流。

6、你还认识哪些形声字,把它们记下来吧: 生拿出纸笔记录。

三、小结

把这节课你的收获教给别人。

第二课时

一、复习导入

1、上节课,我们认识了一些新朋友,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吗?我们再来认一认吧: 游戏复习生字。

2、今天,我们继续到语文园地里学习。

二、日积月累·读读记记

1、认读词语、句子:

⑴ 上节课,我们积累了许多生字,今天,我们要积累些什么呢?看──(出示课文题目) 读读记记 雷声大作 倾盆大雨 阳光灿烂 随风舞动 芬芳扑鼻 黑白相间 读读背背 花要叶扶,人要人帮。 赠人玫瑰,手有余香。 帮助别人的人,能得到别人的帮助。 诚心能叫石头落泪,实意能叫枯木发芽。

⑵ 这两道题的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?你发现了吗? (都要求“读”)

⑶ 请大家根据题目的要求,先把这6个词语读一读吧。比比,谁读得又快有好: 生自读词语。

⑷ 都读准了吗?(生)在小组里读一读,比比谁读得最准? 小组读词语,互相正音。

⑸ 班级交流:词语接力(开火车轮读,哪组读得最准,接得最好就算赢)

⑹ 能不能用最喜欢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? 口头造句。

⑺ 我们再来读读句子。 句子接力(开火车轮读,哪组读得最准,最流利,接得最好就算赢)

⑻ 读了这些句子,你明白了什么? (要为身边的人或事物伸出热情的手)

2、记忆擂台:

⑴ 大家说得真好!那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把这些词语、句子都记下来。你喜欢背词语就背词语,喜欢背句子就背句子。背完一项再背另一项。比比,谁是“记忆小神童”。自己先背。 生自己背诵词句。

⑵ 同桌两人比比谁背得又多又好。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也请告诉你的小伙伴。 同桌互背。

⑶ 班级交流:“记忆小神童”大擂台。

⑷ 请“优胜者”交流记忆的办法。

⑸ 再次背诵、记忆。

三、单元总结,升华主题

1、这个单元,我们认识了几位新朋友?他们是──(出示) 泉水娃娃 雷峰叔叔 萨沙 卡罗尔

2、你喜欢这些新朋友吗?(生)这些新朋友做了什么事让你们这么喜欢?(一个一个回忆。) 各抒己见。

3、我们一起把19页方框里的话读一读吧。(齐读)

4、是呀,他们都是热心的好伙伴,都有火热的心(板书、简比画),都热情地伸出手帮助身边的朋友,甚至是小动物。老师也很喜欢他们,我们要向他们学习,多关爱别人,才会赢得别人对我们的爱。

语文教案 篇5

教学目标:

加强生命体验,丰富人文素养,对学生进行人生观、价值观教育。

教学重点:

1、理清层次

2、品味语言

3、把握主旨

教学过程:

一、齐背《春水》导入

二、感知生命,理清文章脉络

现在,请同学们朗读文章,感知生命,理清文章的层次,注意行文层次的标志性语言。

第一层(头两句话):提示话题。

第二层(“生命像向东流……也不敢信来生”):描写“一江春水”的全部生命历程。

第三层(“生命又像一棵小树……也不敢信来生”):描写“一棵小树”的全部生命历程。

第四层(最后部分):总结全文。

三、探究生命,感悟生命的本质与规律(分组探究)

过渡:下面,我们精读文章,探究生命的本质与规律。

作者把生命形象地比喻为“一江春水”和“一棵小树”,就让我们先来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,体验他们的情绪。(分组探究)

(一)感受形象

1、第二层描写“一江春水”的全部生命历程中,描绘了几个“有时候”的情况?

这几种情况让你联想到人生历程中的哪些境遇?显示出生命历程的什么特点?(男、女生读)

2、第三层描写了“一棵小树”的哪几个生命状态?

补充:“春水”和“小树”的行程终结在哪里,面对生命的终结,它们的心理、情绪又是怎样的?

(二)体验情感

面对生命历程的种种状态,“春水”和“小树”的情绪状态是怎样的?你是从哪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?(再读,读出情感)

过渡:第二、三层作者对生命进行了形象化的描写,在文章的最后还进行了哲理性的归纳。

(三)感悟哲理

齐读最后一层,结合全文,你领悟到生命的本质是什么?生命的规律又是怎样的?

补充:1、你怎样理解“不是每一道江流……便成了空壳”这句话?

2、你认为哪句话最能体现作者对生命的态度?

四、感谢生命

你觉得应该怎样感谢生命,对待生命?

五、积累语言

词语、句子

六、总结,赠送小诗

这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文章形象、蕴藉的语言,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,加强我们对生命的体验,最后送给同学们一首小诗。

《生命小诗》

生命!

像一朵正要下雨的云朵,

会聚许多雨点,汇成一场倾盆大雨,向大地撒下。

她穿过丘陵盆地,滋润树林田野,击打山岩石块。

当太阳升起时,她发现自己已渐渐离去。

生命!

像一朵正在绽放的花朵,

长出许多花瓣,合成一朵娇艳的鲜花,向太阳开放。

她经过风吹雨打,吸收阳光雨露,呵护着短暂的生命。当严寒来临时,她发现自己已面临枯萎。

生命,是多么脆弱,要我们好好把握!

生命,是多么珍贵,要我们共同珍惜!

生命,是多么渴望,要我们去谱写美丽的篇章!

《【精华】语文教案5篇.doc》
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,方便收藏和打印
推荐度:
点击下载文档

文档为doc格式